-
不吃外卖——当代年轻人与养生的博弈
2024年02月01日 综合知识 144次阅读
- admin:凡本网未注明“来源:(本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
上学时
不敢把成绩单给爸妈看
工作后
不敢把体检单给爸妈看
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如今大多数年轻人的困境
反正对我这个90后来说是
并且这困境正越陷越深
1
记得参加工作第一年单位组织体检,并不以为意,吃得下、睡得着、体重正常、精力充沛,自我感觉十分良好,怎么会有健康问题?
体检结果出来,每一项检查都是“未见异常”,生化指标也在合理范围内,确实没啥大问题。旁边入职多年的同事瞄了一眼我的报告,以过来人的语气幽幽扔下一句:“不急不急,等两年再看看。”
此后,正应了同事的话,体检报告上的小箭头一年多过一年。起初,还直接给爸妈看报告,后来有选择地“汇报”情况,再后来顾左右而言他,能瞒一天是一天。
今年彻底没瞒住。回老家时被勒令重新去做生化全套检测,我妈亲自去拿报告,一看,甘油三酯一项飙升到5mmol/L以上(参考值小于1.7,超过2.3属于非常高),自然又是一场家庭健康教育的“腥风血雨”。
趁着放假,我被我妈逼着去看了一次医生。
在我的既有认知里,像高血脂、高血糖这类慢性病,可以靠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慢慢改善,用不着看医生,而且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才需要药物控制。后来才醒悟,认知差异可以要人命。
内分泌科的医生一看我的检测单就皱起了眉头:“你怎么才来?”
图源新华社。
医生十分严肃地说,像你这个指标,已经到了不得不用药物控制的地步。他还科普了高血脂的危害,脂类物质使得血管硬化、堵塞血管这种病理知识就不展开了,直接跳到可能引起的后果:包括但不限于脂肪肝、肝硬化、急性胰腺炎等,严重甚至可能引起心肌梗死、脑梗死和尿毒症……
可以说是瞬间清醒。
我问到底什么原因。医生以一种“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”的表情看了我一眼,仍严谨地说,原因是多方面的,主要还是饮食,高脂肪、高胆固醇和高糖之类的食物吃得太多,当然,也可能有遗传因素。
医生得知我在上海工作,平时不在老家,便语重心长地建议我,可以去上海的医院再看看。
“可别不当回事啊,现在‘三高’盯上你们年轻人了。”
2
尽管有心理准备,站在上海某大型三甲医院内分泌科的候诊室内,我还是被吓到了。
太多人了,而且,也太多年轻人了吧。乌泱泱的人群里,大概小一半看着都是和我年纪差不多的人。网上说,“三高”发病年龄已降至24岁左右,多见于上班族。这种低龄化趋势,第一次以非常直观震撼的画面呈现在眼前。
其实挂号时我就预感到人会多,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。
我还提前做了功课,本想挂据说是上海最好的内分泌科诊室,但网上一查,号早就抢没了,最早也得排队到一个月后,还不一定抢得上。后来不得不换了一家医院,才挂上了唯一还有号的高血脂专病门诊。
候诊时,坐在我左手边的是一对老年夫妻,坐在我右手边的是一位看上去二十来岁的年轻女士,对比异常强烈。更让我惊讶的是,很多来就诊的人看着并不胖,甚至很瘦,瘦子也会有高血脂?
后来,从医生朋友那得知,胖子确实更容易得高血脂症,但如果受到遗传基因影响,或者体内脂类物质代谢的能力本身就较弱,也会出现高血脂,所以,不能简单以胖瘦来判断血脂水平的高低。
图源新华社。
“三高”一直被称为“富贵病”,意思无非是说现在物质丰富,不愁吃了,结果就是放肆吃,才导致体内指标飙升。我对此非常不以为然,觉得这实在是天大的误解。
今天,“三高”并不是“富贵病”。我身边也有不少同龄人,年纪轻轻就高血糖、高血脂,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十分惬意富足,反而有很多“不得已”,经常不得不熬夜加班,有时加班晚了饥饿感很重,很难忍住不吃点东西。
一位经常加班的朋友就和我说:“我每天加班熬夜都这么惨了,点个外卖不过分吧。”
当然不过分,但如果旁人只看结果,不问原因,很容易得出“这人自控能力太差”的结论,我觉得这对一些处于类似境遇的年轻人来说,有失公允。
门诊里,排在我前面,正在看医生的是一个女孩,看年纪刚工作不久。陪她来的是她的妈妈。医生给她配了调控血脂的药物,医生提醒她,你说工作要紧还是健康要紧?以后不要再熬夜了,更不要晚上吃东西了,还要多花点时间运动,云云。
女孩沉默不语,不置可否,拿起药就走。她妈妈追出来,一个劲地数落她:“以后再让我发现你熬夜点外卖就……”
声音渐渐远去,我听着觉得有点难过。
3
当然,年轻人有自己的应对方式。
年龄稍长的“90后”同事,两年前查出血糖高,医生给他开了二甲双胍缓释片,并叮嘱要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。“你们这个年纪也要开始养生了。”医生严肃警告,再不加以控制,就要戴上“二型糖尿病”的帽子,余生将跟“二甲双胍”甚至人工胰岛素为伴。
他当回事了,开始走上“养生自救之路”。
首先改变的是不够健康的饮食习惯。他狠心卸载了饿了么和美团,挥别肯德基和金拱门,告别珮姐鸿姐和哥老官,连米饭、面条这些主食都不能多吃,水果饮料更是不能碰的。日常饮食变成了水煮西蓝花、白灼鸡胸肉、凉拌沙拉等“白人饭”。
同事的“白人饭”。
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,血糖数值果然降低了。
之后是规律作息。他以前两三点才睡,有时更会熬夜通宵写稿,“特别享受夜晚属于自己的静谧时空”。为了回归正常的作息,他买了褪黑素,让自己在12点之前入睡,但坚持了半个月左右,失败了。
“工作做不完,有时也要跟朋友聚会。”他很会宽慰自己:只要睡够7小时,或许几点睡并不重要,就当自己在欧洲;或者等到周末,把一周的缺觉时间都补上,总体也是平衡的吧。
多运动,大概是我们这代亚健康的年轻人都需要的解药。
同事找了家健身工作室,豪掷两个月工资买了60节私教课,从头到脚“武装”高端品牌的运动套装,形式感拉满。第一次上课,教练安排了入门级的腿部锻炼,他很勉强才跟下来,“汗流的跟河一样”,教练给他的评价是“真的虚”。
“教练给我拉伸放松的时候,说他60岁的大叔会员筋都比我软。好家伙,我那大腿痛了整整一礼拜才好。”同事说。
养生茶、保健品和泡脚桶,这些也都买了。开始挺起劲的,一天八杯水,每晚泡个脚,一个月后泡脚桶积灰了,保健品不知放哪了,养生茶转送给朋友了。
现在还在坚持的,是一天两片二甲双胍、相对清淡的日常饮食和一周一次的健身运动,至于其它的,“养生是认真的,按时吃药、控制饮食、定期运动,这些够了吧。”
别的同事调侃,他这是被迫养生,“身体没毛病哪需要养生。”
也是,在职场承受精神和体力双重重压的年轻人,注重养生不是“防患未然”,那是浪子回头和亡羊补牢。
在社交媒体上,上海打工人养生有多卷已经成为热门话题。同事感慨,连养生都要卷?难道工作还不够卷吗?
往期回顾 27岁的他走了……请记住这个男孩
连续作案!3名“采花大盗”落网
定了!就在本月23日
来源:狮子坐、上观新闻 责任编辑:思瑞、青春上海实习生 加菲豆 校审:林桂人 终审:皓月 点亮点赞、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↓↓↓ 本篇文章来源于: 青春上海